
最近,中印关系似乎有些缓和期配宝,但印度国内却风起云涌,莫迪政府正面临巨大的压力。特别是近期,印度占领的拉达克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。抗议者要求拉达克成为一个独立的邦,并实施自治,导致4人死亡,近百人受伤。
根据《印度快报》的报道,这次抗议是由“列城至高组织”(LAB)发起的,约有5000人参加。抗议活动的导火索是气候活动家索南·旺楚克的绝食行动,他呼吁赋予拉达克邦地位,并将其纳入印度宪法的第六附表,这样拉达克地区就能享有更多自治权。LAB是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建邦维权团体,抗议活动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也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强烈诉求。
抗议者不仅与印度安全部队发生冲突,还焚烧了印度人民党办公室和其他政府机构,甚至纵火烧毁了多辆车。9月27日,索南·旺楚克被逮捕,莫迪政府指控他煽动骚乱,称逮捕他是为了恢复秩序并防止进一步暴力。旺楚克被捕后,他的支持者情绪更加激动,局势似乎愈加紧张。与此同时,反对派领袖拉胡尔·甘地也加入了指责的行列,批评莫迪政府忽视了列城民众的文化与历史,指责他们在镇压抗议时造成了伤亡。
展开剩余71%这一系列抗议的根本原因有很深的历史背景。自1948年以来,印度便控制了拉达克,并将其纳入“查谟和克什米尔邦”。当时,印度政府给予该地区一定的特殊权利,包括自治权、土地和财产权等,这些权利保障了拉达克地区的独立性。然而,2019年,莫迪政府宣布废除拉达克的特殊地位,并将其改为中央直辖区。这一决定不仅引发了当地人的强烈不满,还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,因为拉达克的行政范围扩展至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。
莫迪政府的这一决策让拉达克脱离了克什米尔的控制,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。外来者开始大量进入该地区,购买土地并开发矿产资源,这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感。拉达克人要求莫迪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,包括:恢复地区的立法权,并将拉达克纳入宪法附表六,允许当地实现更多的自治;要求更多的就业机会,尤其是为当地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。
然而,莫迪政府并没有答应这些要求,原因之一就是拉达克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。该地区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交通枢纽,靠近巴控克什米尔,同时与中国新疆和西藏接壤。自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以来,印度便在拉达克建设了大量军事设施,并驻扎了大量军队。因此,莫迪政府一直希望能够牢牢控制该地区。
在此背景下,莫迪政府成立了一个高级委员会来审查当地的诉求,双方进行了多轮谈判,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。最新消息是,印度政府计划于10月初重新启动谈判。然而,莫迪政府并未给出实际的妥协方案,这使得谈判一直陷入僵局。更为棘手的是,莫迪政府提出的替代方案与拉达克民众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,导致双方对话无果而终。
9月30日,法新社详细报道了这一事件,指出这次抗议的根本原因正是莫迪政府在2019年取消了当地的特殊地位,并允许外来者占据土地和开发资源,这加剧了当地民众的不满。法新社还指出,印度国大党趁机发力,抨击莫迪政府的政策,暗示其他地区也可能借机声援拉达克。
无论莫迪政府接下来如何应对,拉达克地区的矛盾依然存在。中印之间的争端、地方利益与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,仍然是莫迪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。此次“Z世代”抗议行动,已经证明了强硬政策无法弥合地方的多元诉求,而压制也可能激化冲突。这场抗议暴露出的裂痕,可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发酵,甚至成为印度社会更大不满的催化剂。
发布于:天津市融通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